【当前热闻】空气有质量吗吗课后反思

时间:2023-03-29 16:21:00来源:壹壹高考网

1、空气有质量

证明空气有重量的办法:

1、一个气球充气,相同的另一个不充气,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;就知道空气有重量了, 充气的那边重。

2、用橡皮筋绑住气球,让气球垂直向下,然后用直尺测量出橡皮筋的长度;再向气球注入空气,同样用橡此筋绑住后垂直向下,测量长度,后一种做法测量出橡皮筋的长度比前一种长,说明空气有质量。


(资料图片)

3、在两个塑料瓶中打足空气,盖上瓶盖,放在天平两端,使天平平衡。将其中一个瓶的盖子打开,则这个瓶中的空气减少,天平就会不平衡,证明空气也有质量。

2、空气有质量吗

1.空气 的 成分 包括: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,还有极少量的氡、氦、氖、氩、氪、氙等惰性气体和水蒸气、二氧化碳和尘埃等。2.在0摄氏度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(1.013×10^5 Pa)空气密度为1.293g/L 。3.常温下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,液态空气则是一种易流动的浅黄色液体。一般当空气被液化时二氧化碳已经清除掉,因而液态空气的组成是20.95%氧,78.12%氮和0.93%氩,其它组分含量甚微,可以略而不计。 4.空气并非没有重量——一桶空气的重量大约相当于一本书中两页纸的重量。大气层中的空气始终给我们以压力,这种压力被称为大气压,我们人体每平方厘米上大约要承受一千克的重量。因为我们体内也有空气,这种压力体内外相等,所以,大气的压力才不会将我们压垮。

3、空气有质量吗课后反思

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《我们周围的空气》中的第二课。本课主要是指导学生探究空气是否是流动的,空气流动的常见原因,热空气比冷空气轻,空气流动的路径,并了解风的成因。

学生对空气是流动的有许多感性的生活经验,但对其流动的原因并不清楚,本课以学生平常所见物体随空气运动的现象和上一课的挤压气球、塑料袋的实验感知为基础,启发学生提出本课探究的问题——空气是不是会流动的,并作出假设,说出依据,设计实验进行验证。

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空气流动的常见原因有挤、压、吹、扇、加热等,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蜡烛火焰上方的空气在往上冲,由此可知热空气会上升,反之,冷空气比热空气重,会下降。

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,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,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:提出问题——讨论研究方法或提出假设——设计实验加以验证——交流研讨得出结论——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。本课的实验设计简单,现象明显,易于操作,学生在这一探究活动过程中既能获得直观的信息又训练了动手能力。本课从科学知识目标上来说,是比较浅显的,较容易达到的。

教学准备:

1.证明空气的流动:

气球、塑料袋、扇子、纸、小风车、蜡烛、火柴等。

2.热空气比冷空气轻:

(1)大小相同的两个纸袋、支架、横杆、蜡烛、火柴等。

(2)有关孔明灯、热气球等的多媒体课件。

3.寻找空气流动的路径:

透明水槽、线香、线香座(可用胶泥代替)、火柴等。

本课的教学目标:

过程与方法

●能有依据地对空气具有流动性作出假设,并能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,会记录;

●能借助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,并能描述;

●在探究的过程中,让学生围绕“空气的流动”进行科学主题探究活动,获取有关流动物体的特性的经验和知识。

知识与技能

●知道空气是流动的及流动的常见原因;

●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,会上升;

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、处理能力和动手设计操作能力;

●了解风的成因。

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

●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,得出结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依据;

●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,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,培养科学的能力与态度;

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认识到进行信息、观念、思考的分享和相互启发的意义,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。

关键词:

相关资讯
热门频道